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安徽 安庆 太湖县

花梆舞

民俗舞蹈——花梆舞
  • 区域:安徽安庆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1-25 16:10
  • 网友“毒 舌°妇”分享

花梆舞的花梆最早俗称竹梆,历史源远流长。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个具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吧!

花梆舞图片由网友“毒 舌°妇”提供

历史渊源

花梆舞在太湖县农村俗称打梆子,是流传于太湖山区的民间艺术,大约起源于18世纪。据《太湖县志》记载:“七日,……日暮,群小儿鸣金鼓,自内达外咸云赶狐狸。”当时,农民为了保护自己所种的庄稼不被野猪等野兽破坏,就携梆带叉,上山组织围猎,并敲击竹梆惊吓,驱赶和猎获野兽,并在间歇时以此为乐。丰收时节,人们围坐在谷场欢庆丰收,也以敲竹梆这种形式来娱乐。每年的九月初九,村民们还要举行篝火活动,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敲起竹梆来喜庆丰收。

后来,每年庆贺丰收、过年庆典敲竹梆也就成为一种风俗。竹梆,一开始是用棍子驱赶、扎芭茅人、敲棕树筒、看夜、竹棍敲击大石头等方式,后来发展到用小竹棒敲打竹筒,于是形成了竹梆。最后演变成花梆舞,花梆舞中的围猎野猪,钢叉飞舞,梆声激越,锣鼓喧天,众青年围追堵截,与野猪搏斗,直至消灭,每一节动作朴实粗犷,舞蹈气氛热烈,地方特色浓厚,让人身临其境,观者与舞者产生共鸣。

舞蹈形式

花梆舞有舞台表演和广场文艺表演两种形式。舞台表演的男女演员一般为12人,乐队为5人,广场表演的男女演员为80人,乐队为20人。舞台表演的音乐形式,主要是敲梆子及锣鼓节奏,以2/4节奏记谱,强弱拍反复进行。

广场表演的音乐形式也以敲梆子及锣鼓节奏为主,但以4/4节奏记谱。强-弱-次强-弱拍反复进行。而演出中的梆子也是采用实际生活中的梆子,涂上彩漆,并以彩条装饰,梆声部分采用实际生活中较有代表性的梆子声,并采用京剧锣鼓的“急急风”,使梆声节奏感更强,演出气氛更热烈、喧闹。舞蹈则是采用传统舞蹈的基本动作,包含了出场、爬山、跳涧、观望、驱赶、围歼、下山、欢庆等8个情节,依据情节需要进行编排,演员表演粗犷、奔放,地方特色浓厚,配以节奏感强的竹梆声和喧闹的锣鼓声,表现了山区人民与自然抗争不屈的性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传承文化

为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太湖县政府就组织宣传、文化等有关部门深入挖掘,到民间走访,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归类存档,积极向上申报。

2008年4月,《花梆舞》作为民间舞蹈被安庆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2月,《花梆舞》又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传承这一民间艺术,太湖县将最早参加《花梆舞》演出的文艺工作者何美华指定为该民间艺术的传承人,太湖县文化馆还经常开办《花梆舞》培训班,培训演员;并在剧团、学校、社区等大力宣传,组织人员参加排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演出,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交流。

到2010年为止,《花梆舞》作为太湖县最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已3次参加省里的文艺调研,两次参加安庆市举办的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和群众的欢迎,并获得优秀表演奖,成为太湖县大型活动的经典曲目,曾三次在中央电视台上进行播出。1996年,参加安徽省春节文艺晚会演出,受到观众好评。


安徽安庆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舞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花梆舞》由"毒 舌°妇"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