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安徽 黄山 黟县

黟县石墨茶制作技艺

黟县石墨茶是安徽特产
  • 区域:安徽黄山
  • 类型:工艺
  • 更新:2020-11-25 17:35
  • 网友“囚心者”分享

安徽黄山地理环境优越适合种茶,石墨茶外形圆紧重实、汤色黄绿明亮;香气带花香;滋味醇厚。大家一起具体看看吧!

黟县石墨茶制作技艺

黟县石墨茶制作技艺图片由网友“囚心者”提供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图片由网友“囚心者”提供

黟县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和季节变化明显的特点。年均气温在15.8℃,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年均降水量在1686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适宜茶树生长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黟县石墨茶外形圆紧重实、墨绿透翠;汤色黄绿明亮;香气嫩栗带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柔软绿亮。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圆紧墨翠、栗香甘醇”

生产工艺

黟县石墨茶加工工艺流程:

摊放→杀青→揉捻→炒二青→做形→干燥。其独特的工艺“轻揉捻、重二青、炒小锅、炒大锅、”,是外形圆紧品质特征的关键工艺。

传统手工加工工艺

黟县石墨茶传统手工加工工艺为: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炒头坯(炒小锅)→摊放筛分→炒二坯(炒大锅)→烘干。

摊放 采摘下来的鲜叶摊放在竹匾上,摊放2-3小时付制。

杀青 在八桶深底锅内杀青,投叶量平均为750克,温度控制在130℃左右。先单手翻炒,水气露出改抛抖及结合平炒,约经4-6分钟适度起锅。

揉捻 在揉盘上(竹匾)手握茶团旋揉,先轻后重、及时解块复揉,揉至茶条卷曲粘手为宜,时间一般2-3分钟。

初烘 用烘笼初烘,烘笼温度90℃左右,及时轻翻,初烘10分钟左右下烘摊凉。

炒头坯 初烘叶经摊凉后进行炒小锅,以两笼为一锅,锅温先高后低。投叶时锅温度105℃,用手翻炒1-2分钟后降低锅温双手揉炒,手势先轻后重。炒3-5分钟锅温降至60℃继续揉炒,炒10-13分钟起锅摊凉。

摊放筛分 用竹匾进行摊放约1小时,用竹筛筛除碎末。

炒大锅 开始时锅温55℃左右,随后慢慢下降到40℃左右。投叶量开始每锅4-5千克,中间进行二次并锅,以利做紧外形。全程时间约10-12小时。全凭双手操作,在深锅内进行,炒时手心向上,五指拼拢,手掌伸直,由锅心至锅面翻炒,边炒边出风,至初具虾形,使茶叶在锅内压、挤、推、滚、翻、转,烚炒动作宜轻,烚炒次数宜少,开始每分钟10余次,随后减少到每分钟5-6次。烚炒到含水率15%出锅摊凉。

烘干 用烘笼足火烘干,烘笼温度60℃左右,及时轻翻,下烘前提高温度至90℃左右,烘1-2分钟以提高香气。

机械化加工 机械化加工执行DB34/T 2571-2015石墨茶加工技术规程。

黟山石墨茶为黟县历史文献中唯一记载的地方传统名茶。据清同治年间《黟县三志》称:“茶,六都石墨岭产者最佳,茗家谓之石墨茶”,因重如石、色如墨、香高味浓而闻名天下。石墨岭地处宁池古道上,为黟县南大门渔亭进入黟县盆地的必经之地,往来茶商频繁落脚,久而久之,茶商发现当地民间生产的茶叶品质优良、工艺独特、市场销售好而如获至宝,因此,就将当地产的茶叶统称为石墨茶。

生产石墨茶的鲜叶于每年清明谷雨之间采摘,形状以“一芽二叶”为主,通过手工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炒头坯、摊放筛分、炒二坯、烘干等十道工序,加工成外形条索紧结卷曲,近似颗粒状,重实若石,色泽墨绿如墨,光润显毫,香气浓郁持久,滋味浓厚,汤色清澈明亮,叶底黄绿等特征的茶叶。

黟山石墨茶作为颗粒状茶,相对于传统的条索状茶,具有漂亮的外形、冲泡沉底、香气浓郁、滋味浓厚、耐储藏、易包装、运输成本低等多方面的优点。其传统工艺和原产地品质均具有保护和传承的价值。

安徽黄山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技艺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黟县石墨茶制作技艺》由"囚心者"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