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湖南 湘西 凤凰县

湘西苗族鼓舞

历史悠久的民族舞蹈
  • 区域:湖南湘西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1-12-07 19:41
  • 网友“不会乄假装”分享

湘西苗族鼓舞是湘西苗族的一个特色舞蹈表演,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舞蹈类型也是很丰富,表演形式也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色舞蹈表演吧!

湘西苗族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图片由网友“不会乄假装”提供

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独特的舞蹈艺术,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县。据历史文献记载该舞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祀活动中。鼓舞是湘西苗族运用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以鼓乐指挥生产劳动,以鼓乐传播民族文化,以鼓乐娱乐身心,它把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种类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鼓舞已成为苗族人民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类型

按性别分,苗族鼓舞可分为男子鼓舞、女子鼓舞以及男女合鼓的形式。其中,男子鼓舞舞姿矫健,粗犷豪放;女子鼓舞舞步轻盈,动作妩媚;男女合鼓场面宏大,激荡活泼。

按人数分,又可分为单人鼓舞、双人鼓舞、四人鼓舞以及团圆鼓舞等形式。双人鼓舞和四人鼓舞的表演风格粗犷有力,妩媚柔美;团圆鼓舞的表演风格则是边歌边舞,柔慢抒情等。

按功能分,苗族鼓舞可分为庆年、庆神两种。随着苗族人民审美情趣和鼓舞艺术传承的变化。苗族鼓舞的表达方式发生相应变化,鼓舞不仅仅用作祭祀,而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一般在农历四月八、每年春节前后、赶秋、椎牛、丰收喜庆、婚嫁、迎送宾客等重大活动里,他们都以鼓舞敬神娱人,以鼓舞作为抒发自己情感的特殊方式。

按制作材料与表演方式分,可分为木鼓舞、铜鼓舞、踩鼓舞等。一是木鼓舞,木鼓是由框、皮、槌等部件组成,两头蒙牛皮,击鼓时或击边或击鼓面。木鼓舞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为打鼓面和打边,这也是苗族鼓舞所特有的表演方式,在其他民族中都无法找到。二是铜鼓舞,铜鼓是用青铜制作的乐器,初始是用于苗族的祭祀活动,到了明清时期,才逐渐演变成一种娱乐性的乐器。铜鼓的形状大小不一,背后空心,击鼓时用木棒前后敲动。三是踩鼓舞,踩鼓舞主要流行于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地区,属于一种娱乐性的鼓舞。踩鼓是一种皮鼓,鼓身不大,只能由一到两人击打,其余的人围绕着踩鼓跳跃,根据鼓点来进行舞蹈。

按形态分,苗族鼓舞的种类多达数十种,常见的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团圆鼓舞等。这些舞蹈的特点十分鲜明,表演者打鼓起舞,节奏明快,双手交替击鼓,两脚轮换跳跃,全身不停扭摆,动作舒展大方

舞蹈步伐

三步

即左右脚在前面交叉替换,用表演生产劳动动作,如插秧、挑谷、等动作;

前面小踢腿步和两边跳小踢腿步

此步伐为女子鼓舞动作,其动作幅度不大,柔软优美。此步伐源于古时女子因无镜照面,借水显影,故而形成小踢腿动作;

滚翻身法

即打鼓时身体滚翻,方向不一,旋转打鼓,灵活轻快,变化多端,用于表演上山、下山、过坳等动作;

踩三角走三步

此类步伐主要用于表演武术动作;表演时眼扫两边,挡住刀枪,防卸袭击,动作干净,出手有力,变幻无常,最高境界打出3/8节奏,这种打法现今仍然用于锻炼身体。

湖南湘西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鼓舞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湘西苗族鼓舞》由"不会乄假装"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