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四川 凉山 西昌市

凉山彝族 “尼木措毕”祭祀

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
  • 区域:四川凉山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2-03-06 11:24
  • 网友“梦无尘”分享

凉山彝族 “尼木措毕”祭祀是四川省凉山的一个特色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表现形式也是很丰富,展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色民俗吧!

凉山彝族 “尼木措毕”祭祀

凉山彝族 “尼木措毕”祭祀图片由网友“梦无尘”提供

彝族是远古西北氐羌人在南下到金沙江流域后,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彝族文化与远古氐羌文化一脉相承。其文化特征还表现在如下诸多方面:巫鬼崇拜、父子连名制、氏族命名方式、服饰习俗、崇虎观念等,这些文化传统都为彝人世代所承续。

彝俗行火葬,自古亦然。先秦汉文古籍载古羌人火葬“燔而扬其灰”的实况,与唐宋至明清的彝族之火葬,犹甚相似。唐代的南诏王室属乌蛮也行火葬,并且是进行火葬之后,要将亡者遗骸余骨捡起装在一个骨灰罐里,再埋入地下,其上复压一块“三台八方”的石头球柱。明清之际,火葬犹盛行彝地。与火葬相沿的安灵、送灵仪式活动也频频见于汉文史志。滇、黔彝族火葬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川、滇大小凉山至今仍行火葬,尤其在美姑这样的彝族腹心地区,火葬及其送灵归祖的文化传统却一直得到当地彝人的严格恪守,代代相承,保持着承续的生命活力,成为民族内聚的一种文化标识。

火葬与送灵的制度化传承之所以在凉山彝区长期盛行,也与彝人的祖灵信仰及其所塑造的生死观念和直面死亡的三大仪式即奠灵祭──安灵祭──送灵祭在这方故土上得到了完整保存有关,同时也说明,在凉山彝族遵循古礼、恪守祖制的社会轨范中,深蕴着极其悠远而深长的人死归祖的文化情结与落叶归根的民族心性。今天的凉山美姑也成为考察中国彝族生命礼仪中的重要关节──“尼木措毕”及其文化空间的一个活水泉源之地。

基本情况

在凉山彝族的人生礼仪与仪式生活中,“尼木措毕”至今是民间最为隆重、最受重视的社区公共事务。一般以家庭、家支(宗族)为单位,在火葬举行之后的一年到数年之内,按一代送一代或几代的传统仪轨范式,在冬日农闲时节由家庭自行或家支集体延请祭祖毕摩来举办,通常须在彝族新年与汉族春节之间择吉日进行。过去义诺地区的祭祖送灵大典要延续7至9日,而现在大都简化为3天,整个活动由数十种仪式程序构成,须请数位乃至十多位“尼木毕摩”(祭祖毕摩)共同主持。仪式规模视所送亡灵的灵牌数目而定,尤其是家支集体举行的送灵大典,涉及到几代亡灵中的数位或十多位祖先,那么与这些祖先有血缘、亲缘联系的人们都会参加仪式活动,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因此,送灵仪式活动有其较为固定的文化表现周期和代代相承的民俗生活基础。

文化表现形态

“尼木措毕”仪式是彝族传统社会实践和民俗生活的集中表现,是彝族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彝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心理状态、思想感情等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密切相关,从观念到行为,从仪式到象征,成为山地社会民俗生活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

形灭而灵魂不灭的灵魂观念是彝族丧葬仪礼和原生宗教体系的基石,也是彝人祖灵信仰及送灵归祖仪式的发端和赖以长期维系、发展的前提,其观念信仰主要体现为“三魂观”和“祖界观”。

“人死有三魂,一魂归祖先。”彝人普遍信仰灵魂不死和人死后有三魂,即人的肉体死亡后还有三魂存在,并有不同的归宿和存在的形态,其中一魂守在火葬场或坟墓上,一魂回归祖界与祖先相聚,一魂守护家中供奉的祖灵位上。三魂中,无论是哪一个灵魂安适与否、清洁与否以及受到相应的供奉程度,都会影响和左右子孙后代的祸福兴衰。这在毕摩经籍文本《指路经》中多有反映:“丧者哟!人死有三魂,一魂守灵牌,一魂守坟墓,一魂见祖先。”可见彝人理想中的灵魂归宿地是祖界,即三魂中的有一魂在人死后必须到达祖界,与祖先们一道生活而得以“永生”。

“人死归祖”观念所导衍出的宗教仪式有奠灵→安灵→送灵,由此源出的仪式文化事象集中体现在这三大仪式上,并以送灵仪式为中心。

“奠灵祭”即火葬仪礼,其中有诸多环节须延请毕摩来主持;“安灵祭”为延请毕摩为亡者制作灵牌并将之供奉于家中神龛的宗教仪式;而“送灵祭”为彝人为超荐亡灵归祖的大典,若不送灵,亡灵就不能顺利地到达祖界。

彝族古代先民对灵魂归宿的构拟即是观念信仰中的祖界。彝族祖灵信仰是在对祖界生活的构拟中成形的,彝人对死后世界的信仰即相信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另一个世界──祖界“恩木普古”的存在。作为灵魂归宿的最高境界,祖界在川、滇、黔、桂彝人的观念中均共同指向“六祖”发祥分支地,同时也笃信是洪水期后民族再生始祖居木乌伍和后世先祖灵魂聚集之所。这种观念,是彝族先民进行各种仪式活动的内在依据和思想基础。因此,尼木措毕”的基本主题一向是对人类生命繁衍的讴歌,对族群生活理想的希冀,故而也是研究彝民族文化史和思想史的珍贵材料。

仪式过程

“尼木措毕”仪式程序十分复杂,内容丰富,意蕴深遂,是毕摩文化中层次最高、要求最严、规模最大的一种仪式活动。仪式活动的现实操作行为是将物化形式的祖灵牌位和祖灵筒等送入野外同宗祖灵箐洞。其中,安灵、净灵和指路送灵是民间高度重视的主要仪式环节。

1、安灵

安灵,彝语叫“玛都果”,是指安置已故祖先的灵魂。“人死三魂”,其中一魂经毕摩招魂后攀附在祖先灵牌上供奉于家中,此魂在人亡故后攀附灵牌前,处于游魂状态无所依托,且饥苦不堪,同时又常常作祟于后代,使子孙疾苦不安,必须经过安灵仪式,才能将其招附于灵牌。安灵的目的一为能够及时行祭供奉祖灵,二为能够更好地享有祖妣的荫庇。安灵仪式之前,先要进行一场咒鬼仪式,可根据仪式规模的大小进行,仪式必须选在单数的夜晚,其目的是将各种鬼怪驱出,“清扫”主人家室内使之干净。彝人认为鬼怪喜欢昼伏夜出,故在夜间进行。其程序为放烟火、烫石净、寻宗祠、报人丁、请神灵、祛业净业、绕匝、杀牲等,而后将鬼偶割杀掉,并以签筒中的神签搓占吉凶,然后毕摩手摇神铃诅咒,毕徒们群起念诵1,通宵达旦,诵经时气势恢宏,场面感人。整个安灵仪式有选灵、招灵、制做灵牌、献药除疾、祭灵供灵等程序。

2、净灵

做好“玛都”后就有一个净化祖灵的过程,即净灵仪式。首先毕摩用草木灰洒于祖妣坟墓之上,以示叫醒逝者灵魂,然后追溯死因病源,敬酒献水,招请祖妣亡灵附于竹根上,并堵塞坟茔之地的污祟。祖妣亡灵附于竹根后,从竹根中割取谷粒大小的一粒作为祖灵,装入用桃树或滇杨做成的灵桩之中。做好灵桩后,又行一定仪式断开缠祟于祖妣之身的累赘、破烂、糟粕之类的缘孽,扫除祖妣身上的尘灰,主要有解除孽业、换灵桩、白赎白净等仪礼。

3、指路

就是把已净化的祖灵送归祖界,其程序主要有在白宅下招待祖妣、变祖幻妣、指路、婚媾、收尾、送灵棺入箐洞等。

4、“尼木措毕”中的加强仪式

除上述之外,根据祖妣生前的职业、善恶、好坏、死因、死状等,还要在“尼木措毕”祭祀中插入名目繁多的程序。如果死者系自杀或他杀或意外死亡的凶死要行“凶黎穆”仪式。如果患麻疯病而死要行“癞黎穆”仪式,如果得痢疾而死要插入祛痢葬痢仪式,如果为九代以上的毕摩世家要插入“祛青棚业”仪式,如果主人为连续九代以上的“德古”世家要插入“祛德古业”仪式,如果死者系勇士且杀人较多要插入“祛原野业”仪式,如果主人系九代以上独嗣要插入“还愚债”仪式,如果主人先世有长病的传统要插入“猪胛卜”仪式,如果主人世代有残废或发育不正常的现象要插入“祈福”仪式等,旨在帮助亡灵顺利回归祖界。

四川凉山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祭祀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凉山彝族 “尼木措毕”祭祀》由"梦无尘"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