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浙江 杭州 淳安县

淳安竹马

淳安竹马是传统民间舞蹈
  • 区域:浙江杭州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1-25 14:30
  • 网友“天使的吻痕”分享

淳安竹马是历史悠久,竹马表演方便灵活不受环境的影响,老少闲宜。下面和本地屋小编来具体看看内容吧!

淳安竹马

淳安竹马图片由网友“天使的吻痕”提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由网友“天使的吻痕”提供

舞蹈特色

基本特征

灵活性:竹马表演方便、灵活,不受时间、环境、地理局限,可在广场、舞台、祠堂等场地表演;演员人数少则一人,多则数十、上百人。

民俗性:淳安竹马保留着跳竹马讨彩头、先祭祀后跳马、白马不进门(村)、上庙(殿)求神请马等民间习俗,地域特色鲜明。

祭祀性:淳安民间各类祭祀活动,如贺齐庙会、金峰朱家村猪头祭祖、中洲札溪九相公庙会等场合,均要跳竹马,为的是祭拜祖先神灵、祈求平安。

戏曲性:淳安竹马对淳安三角戏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比如表演者往往根据不同戏曲角色来装扮,如“关公送皇嫂”“桃园三结义”等;传统步法、伴奏音乐也与地方戏曲息息相关,以打击乐器为主,有边鼓、堂鼓、小锣、苏钹、半苏锣等,根据阵式变化搭配锣鼓点,有“乱锣”“急风”“马腿”等。

群众性:淳安竹马在淳安县当地盛行,无论传统节日、乡村庆典还是日常活动,都会有竹马表演,尤其是春节期间,“跳竹马讨彩头”遍及淳安县各乡镇乃至村落

基本跳法

表演者把竹马捆扎在自己的前后腰间,形似骑马。表演时,每位左手抓马颈,右手提马鞭。淳安竹马表演方便、灵活,不受时间、环境、地理局限。表演可在舞台、广场、农家厅堂,还可一边踩街一边跳。竹马表演突出“跳”字,其基本步法有:快步圆场、快步直行、快步跳跃、侧身搓步、马步倒退、两蹄及前踢腿等。其队形变换和阵式多,有三马花、梅花阵、双马齐跃、马失前蹄、铁索链、单马花、扬鞭催马、双马对啸、五马绕柱等,少则几十阵,多则108阵

“淳安竹马”历史悠久,始源于元末清初。据清《淳安县志》记载,朱元璋屯兵淳安鸠坑源的谷雨岭(现称万岁岭),曾遗下战马一匹,因战马思念主人,日夜嘶叫于山岗,然乡民觅而不得,遂以“神马作祟”为惧。为祈祷地方平安,岭下各村百姓皆糊纸竹马,让孩童骑上它,走村串户边跳边索讨“常例钱”,然后买来香纸,连同竹马一起焚化,藉以超度战马亡魂。

“淳安竹马”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期间“淳安竹马”变化不大,几乎都是以祭祀为主的一种民间活动。直到康熙道光年间,竹马开始与“两脚戏”渗合,简称“两脚戏竹马班”,后来发展为“三脚戏竹马班”。

解放后,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县文化主管部门加大了对“淳安竹马”抢救、保护的力度,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从而发展成今天的大型广场竹马舞,使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得以焕发新的光彩。竹马舞由最初的神马独舞,逐渐发展成群舞形式。传统的竹马表演有生、旦、丑等角色之分,竹马分红、绿、黄、白、黑等五色,表演竹马的都是青少年男女,分生、旦、丑角色,正生骑红马,青衣骑黄马,小生骑绿马,花旦骑白马,小丑骑黑马。跳竹马也有程式,以“五梅花形”为主,后来发展了“开四门”、“开马盘柱”、“铁索环”等,多达108阵,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非常热闹、壮观。

2005年,该剧在浙江省第二届现代小戏曲会演中获得编剧、表演一等奖和导演奖、音乐设计奖,总成绩名列各参演队之首。2007年4月25日晚,该剧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参加了《春涌浙江》优秀节目展演,受到了省委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2008年7月25日参加“名城·名家·名湖——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专栏作家行吟千岛湖”活动的文人墨客,在龙山岛徽派建筑海瑞祠前观看了睦剧小戏《鸳鸯马》后,都赞不绝口。

为了庆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浙江省文化厅特别组织了“2008北京”城市奥运文化广场活动演出,各县市一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文化厅选拔进京进行演出。作为一个江南小县,《鸳鸯马》作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个代表作品,进入国家的心脏地带,在百年奥运的盛大庆典中向世人展示,更凸显了淳安“锦山秀水,文献名邦”的独特神韵和耀人风采。

浙江杭州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竹马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淳安竹马》由"天使的吻痕"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