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安徽 淮南 潘集区

花鼓灯艺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区域:安徽淮南
  • 类型:工艺
  • 更新:2020-11-26 09:25
  • 网友“々縝∫★”分享

花鼓灯艺术是安徽淮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淮南民间广为流传,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展现形式。今天,小伙伴们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花鼓灯艺术图片由网友“々縝∫★”提供

花鼓灯

花鼓灯,是播布于淮河流域四省二十多个县、市,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有舞、有歌、有锣鼓等打击乐演奏、有情节简单的小戏。它是汉族人创造的最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是汉族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民间舞蹈,它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是世界上最能用肢体语言表达复杂情节和人物的民间舞蹈之一,被誉为“东方芭蕾”。

起源

相传,花鼓灯起源于夏代,在涂山脚下,大禹会诸侯的地方,大禹娶了涂山氏的女儿——女娇为妻,新婚不久,大禹便出征为天下人治水。大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女娇十分想念大禹,每天抱着儿子启站在山坡上向着远方眺望,祝愿丈夫治水成功,早日归来。由于她望夫心切,精诚所至,化成了一块巨石,后人称为“望夫石”、“启母石”。为了纪念他们,人们盖起了禹王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赶庙会,打起锣鼓,跳起舞蹈,从此就有了花鼓灯。

发展

花鼓灯自明清以后,流行区域逐步扩展,主要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阳、毫州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安徽、河南、山东、江苏四省二十多个县、市。特别是在安徽蚌埠怀远县、禹会区,淮南凤台县、潘集区,阜阳颖上县,农民祖祖辈辈、男女老少都玩灯,乡乡村村都有灯班。潘集区东与怀远相邻,西与凤台接壤,正处在花鼓灯流行区域的腹地和中心地带。在怀(远)凤(台)一线,在两个花鼓灯老艺人非常出名,号称“两个一”,一是凤台县的“一条线”陈敬芝,一是潘集区夹沟乡农民“一阵雾”王考千。2008年12月夹沟乡又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由此可见,说潘集区是花鼓灯艺术的发源地和中心地区,一点也不为过。

花鼓灯组成部分

花鼓灯主要由舞蹈、灯歌、锣鼓演奏和后场小戏组成,而舞蹈又是花鼓灯的主要组成部分。花鼓灯的舞蹈包括“大花场”、“小花场”和“盘鼓”三部分。“大花场”是大型的集体情绪舞;“小花场”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多为两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具有简单情节的抒情舞;“盘鼓”没有固定的表演形式,是舞蹈、武术与技巧表演的结合,同时又具有造型艺术的特征。

安徽淮南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艺术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花鼓灯艺术》由"々縝∫★"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