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庐剧

含山庐剧安徽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区域:安徽马鞍山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1-26 09:25
  • 网友“裸体淑女”分享

含山庐剧无论是从艺术性、还是从其文化性来看,含山庐剧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让小编介绍介绍含山庐剧

含山庐剧

含山庐剧图片由网友“裸体淑女”提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由网友“裸体淑女”提供

代表剧目

庐剧剧目以题材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古装戏和现代戏两大类。

原名倒七戏,又称“小戏”、“小捣戏”。据老艺人追忆,在太平天国之前,已有倒七戏职业班在含山、巢县一带流动演出。巢县炯炀河保存清同治七年(1868)巢县知县陈炳所禁演倒七戏刻碑,碑文“……淫词丑态,摇荡人心……关系风化。如演本戏者,应禀案本县捉拿……”常演剧目有《白蛇传》、《秦雪梅》、《牛郎织女》、《休丁香》、《陈世美不认前妻》等。

关于庐剧

庐剧最初形成戏曲化是在清嘉庆年间(1800年前后)。庐剧的相关的庐剧文献史料很少,已知较早的史料是1985年在安徽省巢湖炯炀河镇出土的一块同治七年(1868年)的石碑,该碑是清同治年巢县知县陈炳所颁布的禁令,其中一条为“近倒七戏名目”。这里的倒七戏就是庐剧。庐剧的起源前尚无定论,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庐剧起源于安徽皖中地区的门歌,二是认为庐剧起源于安徽大别山地区的山歌。

初期的庐剧,是以安庆市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门歌(门头词)和民间花篮舞、花鼓灯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三小戏。当时的演出大多采用唱一段舞一段的形式,舞蹈如“绕篱笆子”、“绕门转子”、“一条龙”、“剪子股”、“荷叶翻身”等,与淮河一带的花鼓灯相似。

安徽马鞍山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剧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含山庐剧》由"裸体淑女"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