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四川 绵阳 安州区

李调元传说

李调元是四川为安州区的一个历史上的名人
  • 区域:四川绵阳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0-12-01 09:05
  • 网友“メ夙飏”分享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人墨客,名相良将辈出,数不胜数。有些就如李白为大家所熟悉,但有些我们曾鲜有耳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忘记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事迹和做出的功劳。

李调元传说

李调元传说图片由网友“メ夙飏”提供

李调元生在书香世家,自幼便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攻读经文,5岁即读《四书》、《尔雅》等经文、史书,他记忆力过人,凡经眼经书大多过目不忘。李调元7岁即能属文吟诗。

所作《疏雨滴梧桐》云:"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一时传抄乡里,被誉为"神童"。李父曾指着屋檐上织网的蜘蛛出对:"蜘蛛有网难罗雀",李调元便信口对道:"蚯蚓无鳞欲变龙"。对仗工整,足见其才思之敏捷。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由吏部文选司主事迁考功司员外郎,办事刚正,人称"铁员外"。历任翰林编修、广东学政。乾隆46年(公元1781)年)正月,擢授通水兵备道等职因弹劾永平知府,得罪权臣和珅,遭诬陷,遣戍伊犁,至1785年方得以母老赎归,居家著述终老。

蜀中著述之富,费密之后无与匹敌。诗作多反映民间疾苦,著有《童山全集》撰辑诗话、词话、曲话、剧话、赋话著作达五十余种。编辑刊印《函海》共三十集。全卷共一百五十种书。 著有《童山诗集》40卷,戏曲理论著作《曲话》、《剧话》等。《曲话》和《剧话》多摘引前人的戏曲评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李调元主张宗法元人朴素自然的风格,反对曲词宾白的骈丽堆砌的时尚,间有对剧作本事的考证,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了资料。难能可贵的是他记载了当时勃兴的吹腔、秦腔、二黄腔、女儿腔的流布情况,对弋阳腔、高腔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细致的探索,为后世戏曲史特别是剧种声腔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藏书籍达10多万卷。凡经史百家,稗官野史无所不览。

李调元和其从弟李鼎元、李骥元号称绵州"三李",清代著名学者王昶在《蒲褐山房诗话》中说:"近日绵州称三李,以墨庄(李鼎元)为最。"嘉庆本《四川通志》154卷《人物》介绍李调元时云:"其自著诗文集,不足存也。"光绪本《国朝全蜀诗钞》卷十四评价李调元云:"少作多可存,晚年有率易之病,识者宜分别观之。"清人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十二《李调元兄弟词》云:"绵州李雨村观察(调元)所刊函海一书,采升庵著述最多,惜校对未甚精确。其自著《童山诗文集》亦不甚警策,词则更非所长。"故李调元未能入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清史稿·文苑传》和《中国文学史》。

四川绵阳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传说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李调元传说》由"メ夙飏"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