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江苏 扬州 江都区

邵伯秧号子

江苏扬州特产邵伯秧号子
  • 区域:江苏扬州
  • 类型:工艺
  • 更新:2020-12-03 16:20
  • 网友“空城旧颜°”分享

邵伯秧号子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减轻疲劳的一种歌曲,他们欢快的唱着歌谣,做着劳作。精神百倍。邵伯秧号子还能增加劳动人民劳作的积极性,有动力。

邵伯秧号子

邵伯秧号子图片由网友“空城旧颜°”提供

邵伯秧号子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传统民歌,起源于古代劳动妇女在繁重的栽秧农活中,表述心迹,解乏助兴的艺术。

简介

邵伯秧号子曲调优美,节奏明快,生活气息浓郁。江苏音乐家费克、武俊达、吴岫明、张仲樵以及上海、北京等地的音乐家、艺术家、作家多次来邵伯采风。他们或向报刊电台推荐,或写文章给予赞扬、评价。有的还把邵伯秧号子编进乐曲和舞曲。

起源

1.邵伯地处长江下游,水网稠密,水系发达,农业耕作历史悠久。东晋时镇东就有大片秧田,到了南北朝宋元嘉年间,即有“一禾双穗”的记载,“广袤千里,亩收皆倍”。与栽秧相伴的秧号子是稻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者歌其事”,栽秧号子当有千年以上历史。“十八个大姐下田来,莫把秧号冷了台”,秧号子是人民大众的“天籁之声”,水乡农民的“田原牧歌”。插秧时节,长日当空,妇女们面朝水田背朝天,“栽秧不栽哑巴秧”,她们借秧号子表述心声,解乏助兴。经过千年的流传,加之劳动力的流动和婚姻嫁娶等因素,邵伯秧号子兼收并蓄,形成了丰富的演唱曲调和演唱内容。那自北向南、湖西湖东打秧号子场面是何等壮阔。

2、秧号子的传播靠口传心授,母教女、老歌手带新歌手由来已久,如崔扬氏传崔宝珍,崔宝珍传孙正华,孙正华传戴明芳,戴明芳传马金兰等。邵伯秧号子,产生了许多出色的秧号歌手,施登英、黄凤英、赵锦珠都曾在上世纪50年代风靡全国;目前健在的第三代传人许金英,其原生态唱法别具一格,有大量录音、录像留世;新一代民歌手张小红继承了秧号子的传统唱法,受到各界赞扬和好评。

3、秧号子原本就没有歌名,为了便于区别,往往将重复的曲调、重复的词句作为秧号子的名称,有以曲调命名的,也有以唱词结构命名的;有以唱词首句或其它词句命名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以衬词命名的。唱词句式以7字4句、7字8句居多,唱号子富有情趣,也有大致规律,早上是“七字唱”,中饭前唱“串十字”,吃晚茶唱“叠断桥”,晚茶后唱“五句半”、“晚了黄昏”等。如果栽秧到了要“了秧”的时候,就唱“了秧”号子,大家一听就来帮忙,全部插完才收工

江苏扬州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号子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邵伯秧号子》由"空城旧颜°"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