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湖南 长沙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驰名中外的技艺
  • 区域:湖南长沙
  • 类型:工艺
  • 更新:2020-11-10 17:15
  • 网友“無處葬心”分享

浏阳花炮是驰名中外的湖南传统特产和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浏阳制作烟花鞭炮,久负盛名,素有"鞭炮之乡"誉称。浏阳花炮与中国古老的民俗一度结下不解之缘,每逢民间传统节日,或各种庆典晚会,人们便争放鞭炮烟花以示喜庆,烟花的结构新颖,装潢美观,燃放时,绚丽多彩,有声有色,能给人以清新舒畅,欢快旷达的感受。特别是夜间燃放,金花四溅,五彩缤纷,或旋转窜跃于地面,或飞腾闪耀于天空,令人目不暇接,因此被赋予“浏阳花炮震天下”的美名。

鞭炮烟花与中国的古代礼仪制度分不开。如燕尔新婚,生子添丁,高堂祝寿,华厦落成,乔迁新寓,破土奠基,生意开张,亡者礼葬等无不燃放花炮。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图片由网友“無處葬心”提供

制作工艺

1、扯筒

所谓“扯筒”,系将裁好的爆料纸卷成一个空纸筒子,此筒子称为“爆竹筒子”。扯简之用具叫做“扯凳”,其形似凳,故以凳子称之。扯凳用“结木”(坚固木料)制作,高约1尺9寸5分(1米=3尺,1尺=10寸,1寸=10分),宽约3寸3分。上有扯板,厚约3寸3分,扯板成凹月形,其上悬一个凸月形吊板于支架上,高约1尺1寸半,长约1尺2寸,厚约1寸2分,吊板凸部适与扯板凹部相合,且可前后移动。扯凳下乘一木架,高约3尺1寸半,宽8寸半。扯筒时,先将裁好之爆料纸叠齐,用米汤浸湿纸头,再手执铁,置放于纸之腰部,以纸裹铁抒,然后再置于扯板之凹部,将吊板带势一扯,遂成一纸筒子。然后抽出铁,爆竹筒子便扯出来了。如此反复再三,虽然操作简单,却是一项技术活。铁抒的大小决定筒眼的大小,裹纸的厚薄决定纸筒的粗细。

2、褙筒

最初所扯之筒子,原为白色,需用彩色纸加精其上,此谓之“褙筒”。按传统的说法,叫做“爆竹着色”或者单个包装。褙筒所用之纸叫皮子纸,一般为宝庆(今邵阳)所产之红纸,或广红纸、广绿纸(广东所产),牛口大爆竹则为蜡光纸。褙筒之时,先将裁好之皮子纸叠齐,用樱糊涂抹纸头,再将白色筒子用纸裹好,用手一搓,或置于扯凳上一扯,就褙好了一个简子。褙筒一项,多为妇女操作,因为她们手巧,做起来速度很快。

3、洗筒腰筒

将褙好之爆竹筒子,用麻绳扎成一饼,饼成正六角形,每边的爆竹筒子个数相等,以便于计算筒子的数目,此道工序谓之“洗筒”。每饼筒子数,因爆竹品种不同而异,“加花”每饼900余个,“红绿八扣”每饼1000多个,“双料”约700余个,“牛口”每饼100余个。筒子成饼之后,再用阔刀将饼子拦腰裁断,一饼成为两饼,一个筒子成为两个筒子,此道工序谓之“腰筒”,一般为技术工人所操作。洗筒、腰筒是个技术活、力气活,一般由壮年男子完成。当今早已使用机械腰筒,只要能掌握机械无论男女谁都可以做。

4、上盘

“上盘”分筑泥、上硝两道工序,先将腰断成饼之筒子,一端灌紧白泥(俗称“打泥底”),再筑上黑硝(俗称“筑药”),然后在另一端筑上黄泥(俗称“打泥头”)。各种爆竹所需黑硝之数量,多少不一,即使是同种爆竹,各作坊也有差异。一般而言,黑硝0.5千克,约可制“加花”8000个,“牛口”860个,“寸金”170个,“红绿鞭”10000余个,中等大炮100余个。上盘时如能将泥硝筑紧,爆竹响声必大。若为节省火硝,故意不筑紧,将顶部之硝抹去,称之“抹硝”。凡不爆或响声不大者,皆为此类抹硝之产品,属偷工减料。上盘之活为技术之活,且有一定的危险性,皆由有经验的男子操作,必须与其他工序隔离进行。

5、钻引孔

爆竹在装泥上硝之后,用铁杆将每个筒子筑紧,再将盘子(即成饼之筒子)晒干或烘干,始用铁针(铁针带木把,俗称“引钻”)将每个筒子钻一小孔,以备插上引线。“钻引孔”之手续虽然简单,然工作须富有经验,因引孔之深浅若不适度,或过深或不达,则插引高低不齐,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一般都由经验丰富的男女技工操作。

6、插引

钻引孔之后,须将引线一根一根地插入引孔,“插引”也叫“栽引”,男女老少皆可为,妇女、儿童手脚灵便,往往插引的速度超过男人。然所插之引必须干燥,而且要裁切整齐,大小长度一致,否则将影响插引的速度和质量。以前,这道工序一般由作坊将材料发放到附近的农户家进行,成品出来后再由作坊收回。过去,产区的学龄儿童大多是插引的高手。后来考虑安全问题,不允许在农户家中插引,更禁止未成年人从事此项工作。

7、轧引颈

引线插入之后,须将每个筒子所插之引逐一轧紧,以免引线脱落,影响结鞭,此种手续谓“轧引颈”,亦称“箍爆竹”。轧引颈所用之侧刀与药号之侧刀相似,唯刀口有半圆缺数个,且刀口较厚较钝,缺口大小如爆竹筒子。用侧刀对准爆竹筒子插引之端一轧,引即轧紧。若引线轧得不紧,则会引起爆竹脱落,影响质量。轧引颈虽然难度不大,但要求高,故过去也是由技术工人完成。自使用“固引剂”(将引线固定的材料)之后,轧引颈的工序早已由机械代劳了。

8、结鞭

将单个爆竹用引线、麻茬连结,使其成为鞭状,谓之“结鞭”,所成之品叫“鞭子”、“鞭炮”或“鞭爆”,也有叫“编炮”的。鞭炮的长度依爆竹的大小多少而定,有“百子鞭”(100响)、“千子鞭”(1000响)、“万子鞭”(10000响)种种,最短的叫“月饼爆竹”,仅50响。鞭炮还有“单鞭”、“双鞭”之别,单鞭是指引线的一边结爆竹,形状像梳子;双鞭是指引线的两边都结爆竹,像对称形的梳子。若干个小爆竹之间插进1个或几个大爆竹,叫“间子鞭”。结鞭时,用铁钉钉在木板上,以固定引线的一头,下面置一竹楠盆(竹制品),盆中放一堆爆竹,以便随结随取。操此业者,多为妇女。当今结鞭一项也早已被结鞭机取而代之了。

经以上8道流程,鞭炮之制作已基本完成

历史渊源

历史上对鞭炮的起源曾有很多记载,传说爆竹的发明者为唐代的李畋,被奉为鞭爆业的祖师。据唐代的《异闻录》记载:"李畋居中,邻人仲叟家为山魈所崇,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竹著火中,鬼乃惊循,至晓,寂然安贴。“看来最早的爆竹”大抵是经火烧竹子所发出的爆裂之声,待火药发明之后,才有了纸卷爆竹。

浏阳花炮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爆竹种类,产生于唐宋时期,包括鞭炮和烟花。据《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

花炮与焰火的制造源于别出心裁的燃放爆竹的方式,如:将未燃的爆竹掰开,断口处的黑硝见火则喷出一股火焰,将相连的一圈折断的鞭炮引燃,会蓬起一团蓝色的火焰,让一颗颗小小的火花漫腾起来,炸出来的情趣是多姿多彩的;置于容器中盖着炸,声音瓮声瓮气;丢在水里炸,会炸得孩子满脸泥水,满脸傻笑;放鞭炮的花样,也名目繁多,往空中一甩者为"冲天爆",将爆竹裹在泥团里扔在空中,泥雨四溅者名曰"龙王送雨",将点燃的鞭炮丢进水塘,水花四溅,曰"蕴着发"。

这些别出心裁的燃放方式所引发的想象,已具有了花炮和焰火的雏形。自然,制造花炮主要还是满足官府庆典的需要。传说雍正皇帝登基时,为改元正朔,要在元年元宵佳节燃放响炮、花炮,传旨鞭炮行业,要创新花上京。其时浏阳官吏诚惶诚恐,四处张贴告示,广纳良才,并指令鞭炮能手李泰限期创出新花进贡,致使李泰寝食不安。一日,他路过铁匠铺,见锤下星火四射,有长有短,有红有白,有粗有细,有粒有丝,顿生灵感。随后李泰扫了一些铁屑,回到家中把其锤得粉碎,再掺以火药和米汤搅和在一起。铁砂、火药拌和得大小粗细不等,再以黑硝作动力,装于底部导火线处,于是,便造出了喷射花色形态各异、或梅或菊的花朵来。待李泰的新花在紫荆城上空高升钻天,落下缤纷的花雨,雍正看得眼花缭乱。从此,浏阳便享有"花炮之乡"的美名。

分类

浏阳花炮的品种名目繁多。按燃放效果分,主要有十三大类:喷花类、旋转类、旋转升空类、火箭类、吐珠类、小礼花类、烟雾类、造型玩具类、组合烟花类、践香类、摩擦炮类、礼花弹等;具体又可分为冷光烟花、礼花弹、盆花、罗马烛光、火箭、电光花、舞台烟花、冷焰火、瞬间烟花、火炬烟花、玩具烟花、鞭炮、舞台喷泉、架子烟花、日景烟花等3000多个;另外,浏阳生产的大型烟花,主要供大型焰火晚会欣赏而制造。主要种类有"焰火字幕"、"礼花弹"、"盆花"、"火箭"、"大彩火轮"、"架上烟花"6种,每年都有数十至上百个品类、规格。

浏阳,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花炮产销地。浏阳花炮与中国古老的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传统节日中,人们无不放鞭炮烟花以志喜庆。举行各种祭祀庆典时,也须燃放花炮。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浏阳市人民政府为保护主体。

湖南长沙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技艺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由"無處葬心"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