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江苏 宿迁 宿城区

董王高跷

董王高跷是长期流行于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董王村一带的传统高跷表演形式
  • 区域:江苏宿迁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0-12-03 14:05
  • 网友“辣条总统”分享

董王高跷是长时间盛行于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董王村地区的传统式高跷表演方式,距今有近500年的历史,与同类型高跷舞蹈对比,其有悠久的历史、风格与众不同而变成本地人民大众赞不绝口的民间舞蹈的一种。

董王高跷图片由网友“辣条总统”提供

董王高跷

高跷又被称为拐子,是舞蹈者脚底绑着长木跷演出,技术性强,方式活泼多样,因为演员踩跷比通常观众们高,有利于远近欣赏,好似流动的活动舞台表演,因而深受人民群众钟爱。

据史料记载,远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鼓,有黄帝造鼓之说,锣产生于商周以后,锣与鼓在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封建社会诸侯纷争,“击鼓为进,鸣锣收兵”,鼓与锣已成为重要的指挥工具,因此锣鼓的功用也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演绎。其发展迅速,广泛普及,在锣鼓的形状、种类上也非常丰富。宿迁霸王锣鼓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宿迁特色的一项群众性锣鼓音乐演奏形式。

霸王锣鼓因源自宿迁,因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霸王锣鼓在《宿迁市志》中也称宿迁民间锣鼓。

清末、民国时期,霸王锣鼓在宿城极为盛行。当时城内曾有十几套锣鼓班子,他们以区域划片,自由结合,自置锣鼓,自娱自乐。每逢春节过年和城隍庙会,自正月初一至十五,每天晚上各锣鼓班子都要到校军场(今竹竿街北首,极乐庵门前)灯市上去“校家伙”,即锣鼓比赛,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当时较有影响的锣鼓队,如东关口片(今关口附近),亨济桥片(今老鱼市口)、老猪市片(今下沟塘附近)、北罗圹片(今凤凰牛尿汪)、行宫片(即财神庙向北)等。民间艺人施问池特别热心此项活动,每年都以自家儿孙等人组建锣鼓队,并联络协调他人办好一年一度的锣鼓盛会。群众称他家为“施家班”锣鼓队。

新中国成立以后,霸王锣鼓在宿城重大活动及岁时喜庆场合中也时有出现,深受群众欢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多元化需求日益加快,霸王锣鼓渐渐步入低谷,老一辈锣鼓艺人有的年事已高,年轻人不愿学习此项鼓乐,会演奏的人也越来越少。

江苏宿迁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高跷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董王高跷》由"辣条总统"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