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湖北 武汉 新洲区

八十八行

武汉广场艺术
  • 区域:湖北武汉
  • 类型:美食
  • 更新:2020-11-10 14:10
  • 网友“沿途是你”分享

八十八行是流行于鄂东的一种说唱与戏曲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因在正月十五灯节期间演唱,故又称为灯戏或灯调。至今有200余年的历史。

八十八行图片由网友“沿途是你”提供

表演风格

行业众多,有表现农林牧副渔的,有反映手工业劳动的,有表演经商活动的,有宣扬神话故事的。因行业复杂纷纭,故名八十八行。八十八行剧目丰富,思想内容健康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表演朴实自然,风趣幽默。无论是语言、音乐,还是表演,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历史渊源

清代末年,政治1黑暗,民生凋敝,人民颠沛流离,无心自唱自乐。加上八十八行组织工作浩繁,队伍庞大,人力财力难以应付。特别是半职业和职业的灯戏和花鼓戏班的兴起,几乎取代了八十八行,致使八十八行一度中落。鄂东除新洲外,其他各县基本绝迹。

剧目介绍

新洲八十八行,大都分布在举水河以西的阳仓埠、孔埠、汪集、张店等镇。举东虽有,但不多见,仅顾岗巴山村尚存。其剧目分峡谷大类,一类是单边戏,即独脚戏;一类是小戏,即折子戏。单边戏有200余个,常见的有《卖花》、《卖茶》、《采茶调》、《推车调》等。小戏有150余出,如《补碗》、《小放牛》、《卖棉纱》、《打豆腐》、《打花鼓》等。上面提到的小戏剧目,大都被楚成虫、黄梅戏、东路子花鼓等剧种吸收。

传承意义

新洲八十八行的存在,不仅为我们保留了一个民间演唱的艺术品种,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研究和探讨八十八行与楚剧的关系及楚剧的源流沿革,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和可靠的佐证。新洲县文化馆挖掘、整理近百个脚本,并撰写了《八十八行初探》、《八十八行与楚剧》等论文,为探索八十八的艺术规律,为楚剧回归民间,作了大量的工作。

曾是乡村“梅兰芳”

张洪文并没有读多少书,小学都没毕业,就开始捡牛粪挣工分,放牛伢唱“放牛歌”,他边捡牛粪边跟着学……他就是这样走上“艺术”之路的。他学东西快,民歌听一遍就会唱。那时候大队有一支文艺宣传队,他成了队里的一员。15岁那年,宣传队搞演出,有个角色是要演恶霸地主婆,女孩子们谁也不愿意演。当时他年纪小,大伙就想到要他反串,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演。既然答应演,就要演得像啊,他开始揣摩女人怎么扭着腰走路,怎么飞媚眼,怎么尖声尖气说话……就这样演着演着,地主婆一角非他莫属了。17岁的张洪文做了大队里的赤脚兽医,要管全大队的鸡鸭猪牛。但他照唱民歌,照演婆婆。背上出诊箱就是兽医,脱下白大褂就是演员,两种角色转换自如。

张洪文20岁结婚,他们是比娃娃亲还早的指腹为婚,夫妻俩一直恩恩爱爱。可结婚前不少人“打破”,就是因为张洪文演女角出了名,有人对女方说:“你看他,男不男,女不女的,像个阴阳人。”张洪文理直气壮:“梅兰芳反串,还是艺术大师呢,我就要当个乡里的梅兰芳。”

张洪文特别好学,也喜欢钻研,刚开始演反串角色时,哪个婆婆会唱民歌,他就想学会那首歌,帮那婆婆洗衣服,求人家教;哪个小媳妇会唱,他就帮人家插秧……为了演好古装戏《四下河南》里的钱媒婆一角,他硬是尾随道观河一带一个有名的媒婆一个礼拜,看那媒婆是如何说媒的。

2008年春节期间,张洪文带着艺术团参加武汉市文化局举办的“民俗表演比赛”,他们演的《八十八行》夺得金奖。张洪文说,为了演好“管家婆”这个角色,他曾专程拜访村里一位年近90的婆婆,这位婆婆有八儿八媳,四个女儿,持家有方。“我观察她的一言一行,看她是如何骂儿子的……”

这出“管家婆”是张洪文常演的八十八行剧目,纺线、磨剪刀、打井、磨豆腐、水车、铁匠、绣花、做草鞋……这些逐渐在农村消失的行业和生产生活用具都被这个八十八行剧目保留了下来,搬上了舞台。不光这些用具被再次翻了出来,就连生活的场景也都活生生的被原汁原味地演绎出来了,包括台词。“剧本里的每一句台词,我都是通过记忆和走访力求还原当时生活生产的原貌,我希望通过这个剧目,让现在的年轻人能了解以前的原生态生活,记录一段历史。”张洪文说。

八十八行,与楚剧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从剧目、音乐、演出方式、习俗及演员经历等方面看,可以说,八十八行是楚剧的母体之一

通过对比发现,楚剧一些剧目与八十八行的剧目在剧情、人物唱词、道白等方面基本相似,楚剧唱腔音乐特别是小调,鲜明地印上了八十八行的胎记。八十八行在村头、禾场演出,春节、灯节期间或跟在龙灯后面,或单独演出。这种演出方式和习俗,也与楚剧相似。此外,楚剧的早期演员多是唱八十八行等灯戏出身,在八十八行衰败后进城演唱。

湖北武汉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行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八十八行》由"沿途是你"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