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湖南 长沙 宁乡市

长沙花鼓戏(宁乡)

长沙特色戏剧表演
  • 区域:湖南长沙
  • 类型:民俗
  • 更新:2020-11-10 15:10
  • 网友“潶Sèポ蕅”分享

花鼓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剧种。在众多名为“花鼓戏”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属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花鼓戏艺术便有较大发展,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整理创作的《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等剧目,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的喜爱。宁乡为长沙花鼓戏发源地之一。

宁乡花鼓戏是长沙花鼓戏中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戏剧,素称“宁乡路子”。它以小调见长,处理细腻,字正腔圆,委婉清晰。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长沙花鼓戏(宁乡)图片由网友“潶Sèポ蕅”提供

特点

长沙花鼓戏来源于民间歌舞说唱艺术。演唱时均以长沙方言为统一的舞台语言;故通称长沙花鼓戏。其音乐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4类约200余支,有传统剧目336个。以表演“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特色,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长沙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灯)发展起来的。

在地花鼓阶段,是从“两小”(小丑、小旦)到“三小”(两小加小生),再从“三小”发展到多种角色。但以“三小”为主,至今仍是长沙花鼓戏的重要特点。长沙花鼓戏在“三小”的基础上发展了生、旦、净、丑诸行角色。但小丑、小旦、小生仍代表着本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小丑分为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烂布丑、奶生丑等。

声腔分为“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三大类。前两类称为“正调”,有较固定的声腔格式、旋律特点;后一类的曲调旋律、节奏、调式都变化较大,基本上各自保持原来的民歌结构。长沙花鼓戏的过场音乐,曲调来源于民间歌曲和古典的曲牌。

历史渊源

长沙花鼓戏形成于清代,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20世纪中叶,不同路子的花鼓戏因频繁的艺术交流而逐渐合流,舞台语言向长沙官话统一,形成较完备的长沙花鼓戏剧种。其音乐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约200余支。传统剧目多以表演“两小”(小旦、小丑)和“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特色。创作演出的《喜脉案》、《乡里警察》、《作田汉子也风流》等剧目多次获国家级大奖。

进入当代,长沙花鼓戏的观众面日渐缩小,演出场地逐渐丧失,演出人才出现断层,主创队伍萎缩。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长沙花鼓戏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为保护单位。为弘扬湖湘特色文化,进一步挖掘、保护和传承长沙花鼓戏,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将尽最大努力保护、传承这一艺术奇葩,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4年,经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长沙花鼓戏(宁乡)成功申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长沙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宁乡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长沙花鼓戏(宁乡)》由"潶Sèポ蕅"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