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安徽 滁州

秦栏卤鹅

秦栏卤鹅是一道老少皆宜的安徽特产
  • 区域:安徽滁州
  • 类型:美食
  • 更新:2020-11-20 09:35
  • 网友“战役女郎”分享

秦栏卤鹅主要选用天长土鹅,佐料元茴、丁香、小茴川椒、三奈、桂皮、肉桂、肉果、芝麻、猪油、葱、味精、盐等制作而成,是一道很不错的安徽特产美食,一起和本地屋的小编看看具体的介绍吧!

秦栏卤鹅

秦栏卤鹅图片由网友“战役女郎”提供

秦栏卤鹅制作工艺独特,表面呈金黄色,光洁发亮,香气清新醇厚,油而不腻,烂而不散,美味爽口。因其色香味型俱佳而闻名遐迩,经久不衰。

制作工艺

秦栏卤鹅肉酥嫩喷香,老少皆宜,别具风味。制作时最讲究的是卤。制卤比较复杂,先 将元茴(八角)、丁香、小茴川椒、三奈、桂皮、肉桂、肉果、芝麻(炒熟)等碾碎装入布袋,随酱油、味精和水一并下锅煮沸。鹅去毛后,从背一掏去内脏洗净。再入卤内煮熟,煮得不宜过烂。卤以越老越好。

特色

现在用特种配料和工艺制作出的卤鹅以其色、香、味俱美的特色香飘千里。随着秦栏卤鹅的名声鹊起,以“金洋卤鹅”为代表,已做成鹅类产品中的知名品牌,与德州扒鸡、符离集烧鸡、南京板鸭、盐水鸭、桂花鸭一样而名扬四方。

历史渊源

《弃官寻母》讲述了宋代的孝子朱寿昌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三则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朱寿昌为了能够找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宁愿辞掉自己的官位。而这个人不仅非常孝顺,他还是一个好官,苏轼甚至都曾经专门赞美过他。

孝经故事 7岁时生母被赶出家门 朱寿昌,字康叔。他的父亲叫朱巽,是宋仁宗年间的工部侍郎,他的生母刘氏是朱巽的小妾。朱寿昌历任阆州知州、司农少卿,颇有政绩,后来弃官寻母,以孝闻名于世。王安石、苏轼等都写诗赞美他。

在朱寿昌七岁那一年,他的生母刘氏,因为被嫡母所妒忌,竟然被逼出了家门,他的生母就这样重新改嫁了。嫡母,即朱寿昌父亲的正妻,而朱寿昌的生母当为偏房之妾。

亲生母亲离去后,朱寿昌与生母之间,不相见达五十年之久。这就是诗句所说的“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参、商”均是天上星宿的名字,参星酉时(下午五时至七时)出现在西方,商宿也称为辰星,卯时(早晨五时至七时)出现在东方,它们不同时出现在天空中,比喻相隔遥远不能见面,因此也就有了“参辰卯酉”之说。

渐渐的,朱寿昌长大了,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识,他当上了官。而在之后的日子里,虽然朱寿昌的生活一直都过的很好,但是生母一直都是他心头的一根刺,哪个孩子不想念自己的亲生父母,更何况当年母亲被逼出家门的时候,朱寿昌已经懂事,并且还有了深刻的记忆。终于到了宋神宗朝的时候,朱寿昌决定弃官入秦,进入今陕西和甘肃一带去寻找自己的生母。他的这一举动也在家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朱寿昌毅然坚持着自己的决定,不顾别人的反对,不听他人劝阻。

母亲死后雨天守坟。

在离开家之前,朱寿昌与家人诀别时,发誓说:不寻见生母,绝不回来!一路上他历尽千辛万苦,费尽周折,都一直没有放弃。朱寿昌母亲离开朱家以后,嫁给一个姓党的人,生了好几个儿女。后来他留宿在同州的时候,竟然寻得了母亲。当时他的生母已经七十多岁了。母子相认之时,抱头痛哭,互诉衷肠。

朱寿昌把母亲和几个同母异父的弟妹一起接回了家。过了几年,他母亲就去世了,朱寿昌痛不欲生,几乎哭瞎眼睛。母亲去世后,朱寿昌照顾同母异父弟妹更加周到。民间传说,朱寿昌母亲活着的时候怕雷声,朱寿昌害怕母亲的亡灵受到雷声惊吓,每到春夏季,只要响雷,朱寿昌就伏在母亲坟墓上,不分昼夜,护着母亲,狂风暴雨,也不离开。从那之后,朱寿昌孝子名声大振。

今天在安徽天长市秦栏镇向东一公里处,有一棵千年古柏,据传是大孝子朱寿昌在其母亲的坟旁亲手所植,人称孝子树。相传这棵树的来历是这样的:朱寿昌母亲在世时怕雷声,逝世后,每逢雷雨天,朱寿昌总要撑把伞到坟头守护。尽孝三年后,宋神宗赵顼嘉其孝义,诏令官复原职。朱寿昌离开秦栏前,到母亲的坟前,栽下了一棵松柏,以代表他永远陪伴着母亲。在之前关于孝子的故事中,也有孝子在打雷的时候,要么到母亲的坟头守着母亲,要么也会在母亲的坟头打伞。其实许多孝子的行为都是殊途同归的。

安徽滁州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鹅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秦栏卤鹅》由"战役女郎"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