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福建 三明 将乐县

闽北南词

旋律委婉甜美、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北南词
  • 区域:福建三明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0-11-26 14:50
  • 网友“山河永慕”分享

南词是清嘉庆年间传入民间,与当地小调、民歌相融形成的说唱形式,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今天让小编介绍一下这个旋律委婉甜美、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北南词吧!

闽北南词图片由网友“山河永慕”提供

历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流寓于北京的戏剧家、乾隆间的进士蒋士锉在《京师乐府词·唱南词》中创作了一首描绘南词演唱情景的诗“三弦掩抑平湖调,先唱滩头与提要。高谈慷慨气粗豪,细语缠绵发忠孝。”诗中留下了对南词的乐器、调子、演唱形式以及艺术特色的描述,算得上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有关南词的文字。不过这时候,只是在苏州产生了清唱体的南词(后来称苏州滩簧小调),还没有专播到南平地区。南词在18世纪后期,传说后来有位来自苏州的李姓商人与一些儒士、商人合作,在南平成立了第一个南词班社“静逸轩”,南词才逐渐在南平流传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南平市在原有南词清唱组织基础上,组成了南词业余剧团,使南词向舞台戏曲方向发展。

艺术特点

演唱特色

早期的南平南词大多以昆曲戏文为主,旋律柔美优雅,婉转动听。后来,为了使典雅的昆曲文辞变得通俗易懂,南词演唱时逐渐改长短句为七字句,融进了本地民歌小调及民间音乐,以适应城乡广大听众的口味。

南平南词表演者有时也参加当地士绅或亲友家的喜庆寿诞宴会,以及当地迎神赛会、菩萨寿诞庙会和一些宗教仪式。不同于其他说唱鼓书、弹词较为单调的说唱形式(只有一人或二人说唱,或乐队伴奏员帮唱),南平南词已有角色之分,更多地包含着戏剧的表现形态,在这种演唱中表演者要根据各类宴会、庙会、寿诞等的要求,演唱符合其内容的祝词、戏文。

表演形式

南平南词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操鼓主唱,操鼓者常为主要演员,不用道具,没有化妆。其余演唱者七至十余人不等,围坐于方桌四围,每人手持一件乐器,边奏边唱,以唱为主,间以道白。此外,南平南词在演出开始前或间歇时间,总要演奏一些器乐曲(俗称“十番”)以静场。这种演唱前加奏音乐,中间插入伴奏及结尾又由乐队的音乐冲向高潮至完全结束的方式,形成了南词曲艺不同于其也说唱表演的独特之处。

基本曲调

南平南词的基本曲调是“八韵”,也就是《天宫赐福》曲目中的基本曲调。一共有八句,每一句算一韵。八韵音乐优美动听,悠远婉转,唱词较少,旋律性强,拖腔较长,所以在各个剧目中运用时,常做灵活变化。南平南词的器乐曲,指的是演奏的一些曲牌,如【月儿高】【平沙落雁】【关公围城】等。

南词在18世纪后期传入南平,刚刚传入时即出现过著名的活动班社"静逸轩",至今已历二百多年,传人有9代之多,艺术传统相当深厚,艺术生命力十分顽强。但是,南平南词在今天的发展中出现了问题,后继乏人,困难重重,急需加以扶持和保护。

福建三明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词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闽北南词》由"山河永慕"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