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湖北 武汉 青山区

武汉欢喜坨

武汉传统名小吃
  • 区域:湖北武汉
  • 类型:美食
  • 更新:2020-11-10 13:10
  • 网友“听一半的曲”分享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是湖北武汉、荆州,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江陵等地的一种特色传统小吃。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由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而成,炸熟后外脆内软,外焦里嫩,色泽鲜艳,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满嘴芝麻香

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现在在三镇不少大中型酒店同样有售,不同的是,它有个更雅的名字“1元”。为啥改名?因为两年前,它就是以这个名称入选“中国名点”。不过,除了饮食圈内人士,两年来,武汉市民并不知道欢喜坨走了“上层路线”。

武汉欢喜坨图片由网友“听一半的曲”提供

名称由来

为何叫欢喜团呢?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

特点

焦脆,油甜,麻仁香浓。糯柔香甜,口感极佳

做法1

原料配方

糯米1公斤 糖300克 芝麻150克 面粉80克 糖精少许 麻油2公斤(实耗250克)

制作方法

1、将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1天,磨成细浆,吊干成团。

2、再将吊干的粉团捻碎搓成粉状,加进红糖、糖精、面粉混合均匀,加水擦匀搓透,饧待用。

3、将浆团揉成条形,揪小剂60个(每个约重35克),搓成圆形,投在芝麻盆里滚满芝麻。

4、麻油入锅,烧至七成熟时,将生坯入油锅氽炸。这时可用锅铲推散开,待麻团稍漂浮时,可取铁捞箕(笊篱)一把,将麻团在锅边上轻轻按压,这样可帮助麻团膨起,压力可逐步加大,麻团可因此充分膨胀起来;但压力不能过猛过大,否则将麻团按破,也炸不起来。一般炸至麻团外皮微硬,色呈褐红时起锅。

做法2

原料配方

湿糯米面900克 发酵糯米面480克 豆馅300克 芝麻仁200克 糖腌桂花20克 红糖200克 饴糖300克 花生油1000克(炸成品实耗150克) 小苏打少许

制作方法

1.将湿糯米面与发酵糯米面放盆内,加入热水约450克,红糖、饴糖、糖腌桂花、小苏打等,拌和均匀,调成粉团。

2.把和好的粉团分成大块;再搓条,揪剂子(每个重约90克),按扁,包入15克豆馅,封口捏圆;包好以后,表面粘匀芝麻仁(要先用开水焖过),即成麻团生坯。

3.将锅内的油烧至八成热以上,然后降至六成热左右,放入麻团生坯,炸至外壳发挺、发硬;离火降温炸(即氽,如油温仍然高,还要注入一些凉油降温),并不断翻动,防止粘连,

直到氽至麻团膨胀成为空壳球时,再移到火上,加大火力,稍炸片刻,至外壳硬脆,色泛金黄即可。

虽然众多老武汉对欢喜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但随着人们饮食口味上对油重、量大食品的冷落,欢喜坨正在退出武汉“主流早点”行列。经过改良,面粉和芝麻的选料更讲究,“个头”增加了一倍,且由实心变成了空心,看着大气,吃着精致,且酥糯爽口。

发展

2004年,武汉明星花园酒店就是以这种“1元”申报“中国名点”,获得成功。

如今,1元在江城大、中型酒店还很是得宠,其价格由过去早点摊上的每个5角,变成了每份(12个)14元左右。

精于面点制作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中国烹饪大师”方元法说,欢喜坨“老树发新枝”说明,只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文化积淀深厚的武汉小吃仍有自己的市场空间。比如,近日,在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上,武汉四季美的西红柿汤包、开洋烧麦也被中国饭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点”。它们的经历,与欢喜坨一样。这种食物在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如在重庆地区被俗称为“麻圆”。

湖北武汉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坨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武汉欢喜坨》由"听一半的曲"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