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江苏 苏州 常熟市

支塘篮制作技艺

支塘篮的历史和制作技艺的现状
  • 区域:江苏苏州
  • 类型:工艺
  • 更新:2020-10-29 14:50
  • 网友“难免心酸°”分享

提到支塘篮,可能很多人有些陌生,但在民国时,支塘篮可是家喻户晓的,只是由于时代的变迁,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下面小编来介绍一下支塘篮,一起看一下吧!

支塘篮

支塘篮制作技艺图片由网友“难免心酸°”提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由网友“难免心酸°”提供

支塘篮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民国初期,花兴司、花荣叔侄在支塘南街陈家开设篾作场,持续30多年,闻名四乡。抗战前,里人杨友卿独资开设了竹行,为本地竹匠、农户提供毛竹、山竹、篾竹等原材料。1951年4月成立的支塘供销社,根据市场需要,设立了化肥农药竹木、五金交电、小农具等供应门市部。化肥农药竹木部设在东街张青莲故居后面木行场一带,店面里陈列着本地竹匠制作的多种优质竹制品,远销常熟、太仓、昆山等地的乡镇。

支塘篮的制作是一门古老的手艺,使用最简洁的材料编制出形态优美的竹篮,同时其坚固耐用,而并不是一件摆饰品,它的实用性强,被广大的老百姓所青睐。但如今,现代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手工加工慢慢被机械化加工所代替,而现在市面上的塑料和金属制品相比传统的支塘篮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古老的手艺慢慢的面临着失传,而现如今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学习这一门手艺,出现了传承的断层。

支塘篮的守护者

缪仁,男,1940年4月出生,枫塘村人士,自小因腿脚残疾,十三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竹编补贴生活,精通农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竹篮、竹匾、竹筛、竹席等竹编艺术品的制作,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竹编经验。缪师傅连续参加了两届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他编织的支塘篮和细密篮受到市民的欢迎,很快就被大家采购一空。

缪师傅向我们介绍他编好的竹匾和竹筛,讲解不同的竹筛各自的用途。回忆起幼时学习竹编的时光,缪师傅忍不住感慨,不曾想到年轻时用来糊口的竹篮竹匾,在如今,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精湛技艺,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继续将这份手艺活发扬传承下去。

江苏苏州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技艺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支塘篮制作技艺》由"难免心酸°"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