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江苏 苏州 相城区

陆墓泥盆

陆墓泥盆细腻精美闻名四方
  • 区域:江苏苏州
  • 类型:工艺
  • 更新:2020-10-28 09:40
  • 网友“蓝海噬心@”分享

御窑袁氏堂,艺术流传长,事事求和谐,避邪又吉祥。” 这首流传在苏州一带的歌谣,说的就是蟋蟀盆。苏州民间工艺中的一绝陆慕的“袁氏堂澄泥蟋蟀盆”名闻四方,极具欣赏价值,镂刻的书文图画,细腻精美,堪称把玩上品。

陆墓泥盆

陆墓泥盆图片由网友“蓝海噬心@”提供

陆墓泥盆简介

陆墓蟋蟀盆的制作和使用始于南宋,盛于元明。明宣宗朱瞻基喜爱都蟋蟀,下诏给苏州知府进贡,于是苏州刮起了捉蟋蟀风,蟋蟀盆自然不可或缺了。蟋蟀盆分南北派,北方以天津为代表,首推明末清初的赵子玉。南方以苏州陆墓的为最。老苏州都知道,“楞伽蟋蟀陆墓盆”,至今,明宣德年以来的陆墓各式蟋蟀盆在故宫博物馆内还能看到。陆墓蟋蟀盆制作精良,种类多。 盆、多角盆、马蹄盆、腰鼓盆等;以图案分有龙凤、鸟兽、花卉、山水和人物等,以盖式分有笠帽顶盖、平盖、坐盖、天落盖和飞边盖等;外部特征南盆特征是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精致。 据《吴门表隐》一书载,唐宋时因风行斗蟋蟀,陆墓御窑村也有了烧蟋蟀盆的小窑。其制作精选河底泥料,精心制坯,烧出的蟋蟀盆有乌、黄、白、青等色。

历史渊源

蟋蟀盆的制作和使用始于南宋,盛于元明。南宋以前已有雏形,当时制作者无模具,全用手工捏制造型。如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几只元代蟋蟀盆,上面竹片的拓印,手指的纹路清晰可辨,最早的盆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窑和官窑烧制,作为贡品专供皇室使用,极少传至民间。御窑、官窑所制的蟋蟀瓦盆精致非凡,种类繁多。以款式分有竹节高盆、直桶凹口盆、多角盆、马蹄盆、腰鼓盆等;以图案分有龙凤、鸟兽、花卉、山水和人物等,珍贵的盆还镶嵌金玉珠宝,名曰百宝镶嵌盆;以盖式分有笠帽顶盖、平盖、坐盖、天落盖和飞边盖等,盖上常有“龙”、“虎”或“梅、兰、竹、菊”等字样;盆的底座有平底、凹底及三足、四足和六足,形状又分兽足、圆足、云足和芝足等。御制的盆,底部有年号,自明宣宗朱瞻基以后,蟋蟀盆花色品种更加繁多,制作人的姓名也用印章形式制于盆底。古代和近代著名的制盆匠人李公亮、李秀芳、李东明、邹显文、邹东帆、于瑞章、吴仲皋都是闻名遐迩的,这些名匠制作的盆已极少流传,都成了稀世珍宝。蟋蟀盆分南北派,北方以天津为代表,首推明末清初的赵子玉。北方盆粗糙,壁厚,形状单一,花纹少;南方以苏州陆墓镇的余窑、御窑和庙前窑三处。相传南宋丞相贾似道使用的蟋蟀盆均由陆墓余窑和庙前窑所制。南方盆特征是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精致。 

据《吴门表隐》一书载,明代最出色的蟋蟀盆,当推“陆墓”,陆墓乡距苏州娄门外五里许,因三国时吴国名将陆逊墓在此而得名。陆墓镇西侧有个御窑村,素以精制砖瓦闻名,所制砖瓦具有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特色。唐宋时因风行斗蟋蟀,陆墓镇御窑村也有了烧蟋蟀盆的小窑。其制作精选河底泥料,精心制坯,烧出的蟋蟀盆有乌、黄、白、青等色。出窑后还放在红茶水或河泥中浸泡,使泥盆吸足水分,故制成的蟋蟀盆透气、密闭性好。

江苏苏州最新特产

您可能对下列盆也感兴趣

网站声明: 本站《陆墓泥盆》由"蓝海噬心@"网友投稿,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